大年初五这天传说是五路财神的生日。所谓五路,指东西南北中,意为出门五路,皆可得财。商家在路边摆起供品,焚香拜神,以求“大发利市”,同时正式开张。
鸣锣击鼓,“鲤”赐“利”来

按照旧俗,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,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,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。闻鸡鸣即起,放鞭炮,在招幌上挂红布,共喝财神酒。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,“鲤”为“利”的谐音,故称该鱼为“元宝鱼”。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的,各店铺争购,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,鱼头朝内,身上贴红纸元宝,寓意可以“招财进宝”。
财神到家,越过越发

除了叫卖鲤鱼的,还有“送财神”的,多是一些贫寒子弟,或街头小贩,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,穿街走巷,挨门挨户叫卖:“送财神来喽!”户主绝不能说“不要”,而要客气地说:“劳您驾,快接进来。”几毛钱就可买一张,即使再穷也得赏个豆包,换回一张,讨个“财神到家,越过越发”的吉利。
破五开运,避邪免灾
初五晚上放鞭炮,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。原来,大年三十,人们请神时,把脏神给忘了。她气不过,便找弥勒佛闹事。弥勒佛满脸堆笑,就是不答腔。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,七窍生烟。眼看事情要闹大了,弥勒佛才开口说:“这样吧!今天是初五,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,包一次饺子,破费一次吧!”。于是有“破五”之说。
从除夕至初五为春节,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,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。妇女们也不再忌门,开始互相走访拜年、道贺。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。
吃饺子,攒元宝,除穷根

初五日,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,俗称“捏小人嘴”,据说,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。由于地域不同,节日习俗也有差异,北方称此为“煮饽饽”。
天津人破五这一天,家家户户吃饺子,菜板要剁得叮咚响,让四邻听见,以示正在剁“小人”。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“小人”的身上,除掉“小人”才能大吉大利,顺顺当当。
陕西比较有特点两个地方是陇县和凤翔县。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,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,又说是“吃穷饭,除穷根”,也说“糊穷坑”、“填穷坑”。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。
而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,“破五”这天早起,搞大扫除,放大炮,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,吃饺子不叫饺子,叫煮角。先一天夜间包好,第二天早上煮了吃。也包肉馅。妙在包饺子时,须点一支香,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,然后才包那饺子。这是为什么?凤翔人说:这是将“五穷”之类赶拢了来,包将起来,煮熟了,吃掉。
送穷出门迎财入户

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,称为“扫晴娘”,“五穷妇”,“五穷娘”,身背纸袋,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,送门外燃炮炸之。这一习俗又称为“送穷土”,“送穷媳妇出门”。陕西韩城一带,破五这一天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,还要爆炒麻豆,令其崩裂发声,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,求得财运。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,俗称“填穷坑”。
福气、喜气、财气贴上门
据记述,旧时还有贴财神的习俗。当地人用黄纸刻上财神图案,去人家门上张贴,贴时口中念念有词,“财神贴得高,主家又蒸馒头来又蒸糕;财神贴得低,主家开年好福气;财神贴得勿高勿低,主人家里钱铺地。”免责声明:
1、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、项目实景图及相关宣传资料等;
2、因编辑需要,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,仅供读者参考;
3、我们所转载的所有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;
4、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电告之,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。
5、本资料仅供参考,不作为合同要约,一切以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法律法规文件为准,开发商保留最终解释权。